你的位置: 正点财经 > 股市学院 > 股市投资秘籍 > 正文

王伟臣:反技术分析与反向操作是制胜之道

日期:2012-07-27 00:00:00 来源:互联网
    记者:你提到要想在市场中赚钱就要跟大众反向操作,能不能详细阐述一下?

  王伟臣:我们首先探讨一下,为什么投资者在股市中容易出错?大家理解世界的方式在惯性的生活中建立了一套闭合回路的思考模式,就是从A推导到B,再从B可以推出C,再从C回到A,自我可以验证,于是在自我验证的关系下,一个逻辑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比如海通证券(600837)的小非低成本会上市,是A出发点,他们会抛售该股,我作为海通证券的持有者应该先于小非抛出而抛出,引出B点,于是海通证券在小非还未上市就出现了暴跌,出现了C点,暴跌加深了未抛售的投资者的观点,于是下跌进一步发生。证明了A点的正确。其实海通证券的小非此时还没有抛售。为什么大家都出逃后,海通证券的股价反而再度上涨100%以上呢?

  其实这种思路在真实的股市并非会不断照此运行下去,当大多数人都相信这套逻辑回路之后,抛售了自己的股票后,他手里拿的都是现金,他只能有一种选择,买进。由于自古人类是群居的,所以大多数人会不由自主的和别人保持意见的一致,普通投资者战胜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本能逻辑。假如一共有5个玩家,每人拿出100元,放到一起,猜测硬币的正反面,猜对的把钱全部拿走,猜错的一分也拿不到,在猜测过程中,你突然发现其他四个人总是喜欢一致的猜测硬币的一个面,你的策略是什么呢?保证和对方相反,你将获得预期的收益率是他们的16倍。你赢一次收益率是400%,输一次损失是100%,别人赢一次的收益率是25%,赢25元,输了也会是100%,于是400/25=16倍。

  于是我们发现,在市场中,不论投资者如何思索未来的走势,大多数人只能是错误的,你要做的就是和他们相反。大家频繁操作,你就买入不动,大家喜欢做波段,你就坚定持有,大家喜欢跟消息炒作,你对消息不闻不问。大家喜欢追涨,你就逢涨卖出,大家喜欢在下跌中卖出,你就买入。只有和大众相反,才是博弈制胜的根本。

  记者:你的博文喜欢在盘前对市场进行预测,而且都比较精准。你是如何做出这些预判的,参考了哪些技术指标?

  王伟臣:其实我的思路是“反技术分析”,更确切的说是“反传统的技术分析”,因为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像均线系统啊,所谓的K线形态啊,其实并没有找准技术分析的灵魂,对技术分析的理解存在多个误区。

  问题一:假设你已经判断对了,再去做

  比如有的人提出“顺势而为”,本身这句话是有问题的,“顺势”,问题是你顺哪个“势”,在势头还没出来之前,你怎么能知道这个“势”是上涨的势,还是下跌的势。等出来了,你看明白了,理论上你就滞后了。包括“高卖低买”,看上去永远是对的,其实是错的,“高卖”,你告诉我你怎么知道哪里是“高”。还有人讲“我永远只做右侧交易”,你现在做的交易是右侧的,但突然连跌两天,你会发现又变成了左侧交易。这些观点听上去相当于“假如我是巴菲特,我就如何如何”,但你是巴菲特吗?你不是巴菲特。

  问题二:刻舟求剑

  用包括复合移动平均线、工作线这种所谓的线条来刻画价格涨跌,无疑是刻舟求剑。因为水在动,船在动,甚至剑也可能会稍许地移动,三者都在动,你在船上刻个记号能有用吗?价格在变、成交量在变、时间在变、你的思维在变,四个变量在里面。比如你早上兴致勃勃地要去卖股票,一看开盘跳空高开,不断上升,马上又想:“来吧,我再来一点儿。”思路随时都在变,你怎么能固定僵硬地执行“线上阴线买,线下阳线卖”呢?投资市场变量这么多,靠两招能吃遍天吗?不可能的。还有的人说:“跌破5日均线我就卖出嘛。”那如果卖出后,第二天跳空高开,那你岂不是踏空了。跌破5日均线只是表明短期趋势是向下的,但短期趋势事实上在我们投资人眼里是最不可测的趋势,叫“噪声交易”。巴菲特曾说:“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人。”

  问题三:盘口语言往往是错的

  很多人把“盘口语言”挂在嘴边,所谓的“盘口语言”就是我从盘面上读出主力的语言来,然后进行操作。我可以告诉你,这往往是错的。盘面上没有任何语言。退一步说,假设有语言,这个语言无非是由主力来刻画的,如果主力刻画的语言能被你识别的话,那么这个主力坐庄必然要失败。原因很简单,主力的语言如果能被你识别,那么也会被别人识别。你怎么敢肯定全世界就你会读这个语言呢?所以更多的盘面语言都是陷阱,都是引你上套的,变成了一种毒药。

  大家都知道“量升价涨”是一轮行情的展开,这往往是错的。现在市场把成交量神话了,唯成交量马首是瞻。成交量大并不一定意味着大资金进场,也有可能是对敲。理论上,没有成交量才是最真实的,这里说的“没有成交量”是指成交量小,因为量小是做不出来的。

  记者:照你这么说,传统技术分析难道一无是处?

  王伟臣:我刚才说的是“破”,先破后立,但这个“破”也不是全盘否定,我们要从批判当中吸收。既然这些技术指标得以流传,证明本身也有对的时候,但这是概率性的。比方说你现在买一辆汽车,各方面性能都不错,就是刹车时灵时不灵,你敢不敢买?那我告诉你一个技术指标,有的时候对,有的时候会错,你还用不用?比如说RSI,单边势中错,盘整势中对,那面对现在这个市场,你能说是盘整还是单边?看着好像在盘整,也许明天就单边了。在可能对可能错的情况下,就像是掷硬币买股票。

  我个人认为,技术指标只能批判地吸收,因为它对行情的把握不具备普遍性,各个技术指标都可以得出一个相反的结论,所以理论上来讲,可以弃之不用。

  抛开上述这些,技术分析还是有它的可取之处。第一,一旦市场形成一个惯性趋势,就会沿着这个趋势不断运行,而且这个趋势具有自我叠加、复制和再生的功能。在市场上,每一个上升势和下跌势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会进行不断地叠加,直到有一天出现一个扭转。怎么判断趋势呢,我个人认为,就是股价不断有新高出现。因为一个新高表示趋势向上,而趋势又存在复制功能,所以是不断往上走的。理论上,只可能错一次,就是买在最高点上。

  第二、就算把握住了趋势,也不一定能赚钱,还得把止盈止损概念加进去。如果刚好买在最高点,又没有止损概念,可能股价跌到脚底下,才去忍痛割肉。至于止盈就更难做到了,人可以经得住三个跌停板,但经不住三个涨停板。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联系投稿 | 联系删稿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