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红岭私募火线抢入2只强势股
沙隆达A:Q4业绩远超预期
事件:沙隆达A于2013年1月9日发布业绩预计,预计201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986.9万元-10572.8万元,同比增长70%-100%。
点评:
1、四季度业绩超预期增长主要因草甘膦等产品价格上涨影响。
据测算,公司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50.7万元-5636.6万元,同比增长143%-238%,第四季度的净利润几乎等于前三季度的总和,远超市场预期。公告披露,业绩大幅上升原因主要是主要产品销量和价格均有所上涨。公 司目前农药产能约为8万吨,烧碱14万吨,自采盐矿25万吨。农药产品中百草枯6000吨,草甘膦1.5-2万吨,另外1万吨吡啶及衍生物、草甘膦二期均已进入试生产阶段,但据了解实际销售较少。价格方面,2012年草甘膦、百草枯价格一路上涨,预计四季度草甘膦原药均价在35000元/吨左右,同比上涨超过50%,42%百草枯母液均价16000元/吨,同比上涨超过15%。公司草甘膦和百草枯均以出口为主,由于出口价格调整周期较长,因此市场价格上涨对业绩的影响到四季度才全面体现出来。据初步测算,草甘膦价格上涨对净利润的影响约为2900万元,而百草枯价格上涨对净利润的影响约为500万元,基本可以解释四季度的业绩增长。因此,我们认为公司四季度业绩超预期增长主要因产品价格上涨引起,其中草甘膦价格上涨的影响最主要的,而A股中同样以草甘膦为主业的江山股份、新安股份和扬农化工四季度的业绩也非常值得期待。
2、反倾销调查促吡啶价格上涨,公司有望受益。
2012年9月,经红太阳等国内企业申请,商务部对原产于印度和日本的吡啶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如反倾销成立,进口吡啶的关税税率将有望从目前的20%上升到100%以上,国内吡啶价格将大幅上涨。9月以后,印度吉友联吡啶价格连续六次主动上调,涨幅达20%以上,涨价提前兑现,但目前进口价格仍显著偏低。根据《吡啶产业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中援引的我国吡啶进出口数据统计,2011年中国吡啶总进口中,来自印度12734吨(数量所占比例74.3%),日本1557吨(数量所占比例9.08%),而海关总署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两国平均进口价格从2008年的5234.79美元/吨,持续降至2012年上半年的3440.69美元/吨。而2011年我国吡啶出口价格为 11659.32美元/吨,2012年上半年经历一轮降价后,依然为7919.67美元/吨。根据规定,反倾销调查将在2013年9月结束,特殊情况下可延长到2014年3月,我们预计,在反倾销政策的预期影响下,2013年吡啶价格有望持续上涨。目前公司1万吨/年吡啶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有望享受 2013年吡啶大年的行情。同时,吡啶是百草枯、敌草快、毒死蜱、吡虫啉等多种农药的主要原料,吡啶价格的上涨也对这些农药品种的价格形成有力支撑。
3、国内百草枯限制政策利好龙头企业发展。
百草枯是全球用量仅次于草甘膦的第二大除草剂,中国以超过6.5万吨的产能和近4.5万吨的产量占据了全球百草枯市场近70%的市场份额。但是,百草枯的滥用、误服和中毒后无法医治的问题限制了百草枯的使用,从1983年开始,已经有包括欧盟、美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限制或禁止使用百草枯,目前国内百草枯的主要出口市场在中南美洲。2012年4月,农业部、工信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1715号文,推出了百草枯水剂退出市场的时间表,标志着国内百草枯最主要的产业政策尘埃落地,文件规定自2014年7月1日起,撤销百草枯水剂登记和生产许可,停止生产,保留母药生产企业水剂出口境外使用登记、允许专供出口生产,2016年7月1日停止水剂在国内销售和使用。政策仅禁止水剂的使用对为国内百草枯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研发新剂型是行业的唯一出路。目前我国有百草枯生产企业300多家,多数生产规模很小,研发能力弱,无力开发新剂型的中小企业将加速推出百草枯行业,未来几年内大量产能退出和产量减少将不可避免,受此影响百草枯价格将有望持续上涨,研发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优势将更加突出,行业集中度有望显著提高。
4、预计2013年业绩爆发性增长,给予“推荐”评级。
受1715号文影响,2013年大量落后小产能有望加速关闭,百草枯市场行情看涨,同时草甘膦价格也有望维持高位。此外,2013年公司1万吨吡啶,草甘膦二期,2万吨2,4-D酸等新增产能有望贡献业绩,我们预计公司2012-2014年的EPS分别为:0.17元,0.35元和0.50元/股,对应34倍,16倍和12倍PE,2013年业绩将出现爆发性增长,目前估值偏低,给予“推荐”评级。
上海凯宝:年报业绩稍超市场预期,新产能下半年将释放
12年净利润稍超市场预期。公司预计12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约23458万-25134万,同比增长约40%-50%,对应EPS约 0.89-0.96元。其中第4季度实现净利润约4826-6502万,同比增长约33%-79%,对应EPS约0.18-0.25元,业绩增长来源主要是核心产品快速增长所致。
痰热清下半年产能释放后增速可望明显加快。12年我们估计痰热清销售收入约11亿多,增长在40%以上,销量超过4600万支,手足口病、抗菌药物限制政策是驱动放量的主要因素。产能方面,新中药提取车间今年6月底前有望建成,下半年产量问题解决后增速将明显加快。近期在安徽、湖北等省中标价情况良好,约30元/支,未来仍有望在二级以上医院取得较多增量,预计13年增速将达到30%。
后续产品开发和新药引入需要加强。痰热清胶囊今年有望获得生产批文,口服液和疏风止痛胶囊处于3期临床中。对外收购方面,公司一直在积极推进,争取有所突破。
“推荐”评级。痰热清医院推广情况和收购新品进度今后值得重点关注,我们上调公司12-14年的EPS分别至0.92、1.20和1.48元(原为 0.89、1.17和1.47元),同比分别增长45%、30%和23%,目前对应13年PE估值不高,维持“推荐”的投资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