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财经新闻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 股市学院 指标公式
你的位置: > 正点财经 > 研究报告 > 正文

核电行业:沿海核电正式重启,核电项目进入密集审批期

类型:行业研究  机构: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周紫光  日期:2015-03-05
http://www.zdcj.net      点击收藏此报告
    

【事件】

    媒体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红沿河核电二期工程进行了圈批,中国政府正式核准红沿河核电二期工程开工,中国核电实质性重启。

    【点评】

    1、 时隔26个月中国政府再次批准核电新项目,意义重大。

    此次,高层核准红沿河核电二期工程项目,是继2012年12月核准田湾二期工程以来,时隔26个月,政府再次核准新的核电项目;也是继2013年12月阳江6号核电机组开工以来,时隔14个月,中国首次开工新的核电项目。

    福岛核事故之后,中国政府大幅提高了核电安全标准,另外被确立为未来中国主流核电技术的AP1000三代核电技术,主要设备主屏蔽泵研制进展不顺畅,两重因素叠加之下,中国政府放缓了对核电项目的审批进程,政府对安全的重视超过了对效率的要求,致使核电核准工作出现了26个月的空窗期。

    此次红沿河二期通过评审,意味着沿海核电正式重启,据我们了解估计,红沿河项目开工时间可能在3月底,而年内还将有其它项目核准开工,核电将进入一个密集批复期。

    2、红沿河二期的开工标志着中国将进入核电项目密集核准期,预计今年核准8台核电机组。

    红沿河二期工程的开工,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2014年以来,习李等国家高层领导人,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核电的重要性并要求“抓紧开工建设一批沿海核电项目”,但是受制于福岛核事故和AP1000拖期等因素,红沿河、石岛湾等准备成熟的厂址迟迟不能批复。此次红沿河率先获批,意味着核电进入密集审批期,我们预计,多个2014年已经准备成熟的项目也将陆续获得批准。

    其中,2014年9月,能源局召开全国核电专家技术分析会,重点评议了较为成熟的红沿河二期、石岛湾国核示范工程和福清二期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会议的结论是三大厂址及所采用技术安全可靠,具备开工条件。我们预计这三大核电厂址共六台核电机组有较大概率在年中左右获得国务院核准。

    今年8月,AP1000主泵计划完成所有耐久性试验,从美国发运,如果一切顺利,困扰AP 1000的主泵问题有望在年内解决,采用AP1000技术的三门二期以及海阳二期等核电项目也都已经做好准备,这四个厂址预计将有4台核电机组的容量,乐观预计年内还将有一个采用AP1000技术的项目开工。因此,AP1000主泵能否保证在今年八月发运,成为决定今年核电机组审批数量的关键因素。

    我们乐观预计,2015年中国将开工8台核电机组。 [table_page]

    行业点评

    3、 内陆核电进入“十三五”规划打开想象空间,预计“十三五”有一至两个内陆核电项目开工。

    沿海核电项目重新启动,核电建设将迎来新一轮高峰期。按照国务院签发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至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将到达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要完成此目标,中国预计2015至2020年每年将平均开工6台核电机组。

    从目前看来,储备的沿海厂址即将开发殆尽,要完成上述规划目标,核电项目需由沿海转向内陆发展。在世界范围内陆核电比例高于沿海核电,技术成熟,中国发展内陆核电的阻力来源于公众接受度有待提升。因此预计“十三五”之内,内陆核电将有一至两个项目实验性启动,目前三大内陆厂址湖南桃花江、江西彭泽和湖北咸宁均已准备就绪。

    4、2015年将迎来核电投产高峰,利好核电设备及核电材料供应商,同时关注核燃料、运维等产业链机会 核电项目重启,利好核电设备及核电材料供应商。同时,2015年核电进入投产机组历史最高峰,将对核燃料及运维产业链相关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我们预计,2015年将有9台核电机组投产,史无前例,将带动核燃料、及核电运维市场打开,由于核电对安全有严格要求,核电阀门、电气仪表等短生命周期的设备会出现更换较为频繁,市场需求增长,此外随着投产机组的增多,业主对于大型主设备战略备品备件的需求也会出现相应的提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2015年将是核电产业发展的关键年份,核电开工项目破冰,核电投产进入高潮,核电出海可能取得突破,都将给核电产业链带来主题性投资机会。我们相对看好上海电气(601727)、中核科技(000777)、江苏神通(002438)、久立特材(002318)、丹甫股份(002366)。

    风险提示:

    1.核电出口进度不如预期;2.核电安全风险。

相关报告:
热点推荐:
更多最新研究报告
更多财经新闻
  • 如果不能阅读报告,请点击下载阅读器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联系投稿 | 联系删稿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