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正点财经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财经新闻 主力数据 财经视频 研究报告 证券软件 内参传闻 股市学院 指标公式
你的位置: > 正点财经 > 研究报告 > 正文

IT硬件与设备行业专题报告:当前国内集成电路半导体现状及应对

类型:行业研究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欧阳仕华/唐泓翼/高峰/许亮  日期:2019-10-24
http://www.zdcj.net      点击收藏此报告
    

政策加码,全方位扶持国产集成电路产业

    从2012 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出台一系列集成电路政策加速国产半导体产业发展。主要政策包括:1、2012 年国务院主导,科技部印发“02 专项”即《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项目;2、2014 年6 月国务院颁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3、2015 年发布国家10 年战略计划《中国制造2025》;4、2016 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集成电路产业链庞大而复杂,主要分为设计、制造以及封装测试等三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配套以不同的制造设备和生产原材料等辅助环节。我们下文将从制造设备及原材料、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和封装测试等四个环节出发,分析每个环节国内相关环节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设备和材料现状及应对:亟待产业升级

    集成电路产品的价值非常高,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对原材料等进入门槛非常高,导致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非常严谨,上游原材料国产化道路相对较长。上游设备方面,国内在先进制程领域还存在较大差距,国际竞争力较弱。上游产业升级亟需在政府引导合理规划下,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培养核心人才和后备人才。

    集成电路设计:逐步积累,利用国内需求发展壮大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美国企业仍然占据了绝对主流。前10 大芯片设计公司中有8 家都来自美国,其他仅有海思半导体和联发科(中国台湾)上榜。

    中国芯片设计产业目前主要的问题主要包括:企业规模小,核心市场和客户供应体系进入难度较大,技术能力仍与国外企业具有较大差距。核心发展可以参考海思半导体的成功发展路径:1、获取大客户支持;2、充分利用FAB 产业红利;3、结合需求,利用国内优势的下游产业发展壮大。

    集成电路制造:立足现有技术水平,逐步提升先进制程能力目前全球IC 代工制造领头企业为中国台湾的台积电,18 年收入为303.89 亿美元,占全球前十大IC 制造收入比例超过50%。大陆企业在前十位的分别有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 18 年收入分别为33.78 亿美元和9.45 亿美元,占全球前十大IC 制造收入比例分别为5.64%和1.58%。在量产制程方面,国内企业与国际一流企业差距在2 代-2.5 代。

    建议国内企业在积极做好14nm 量产准备的同时,在设备、制造工艺、人才等方面及早做好储备,加大国际顶尖人才的引进。目前国家半导体产业政策环境相对较好,先进制程方面国际领先企业已经成熟量产,说明设备、材料等产业链配套环节已经成熟。国内企业需要追赶的核心要素是培养人才,引进人才。

    封装测试:建议企业优化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能力,力争国际一流

    半导体封测目前属于国内半导体产业链中有望率先实现全面国产替代的领域。目前中国龙头企业,如长电科技、华天科技已拥有国际先进封装测试技术,与国际一流企业差距较小。建议国内企业加强精细化运营,优化内部管理流程,积极提升服务能力,在服务全球顶级客户方面做好全面准备。在此基础上,力争国内封装测试产业链,达到全球一流水平。

    投资摘要

    关键结论与投资建议

    集成电路产业链庞大而复杂,主要分为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以及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等三个主要环节,同时每个环节配套以不同的制造设备和生产原材料等辅助环节。我们下文将从制造设备及原材料、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和封装测试等四个环节出发,分析每个环节国内相关环节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核心假设或逻辑

    第一,从2012 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出台一系列集成电路政策加速国产半导体产业发展。主要政策包括:1、2012 年国务院主导,科技部印发“02 专项”

    即《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项目;2、2014 年6 月国务院颁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3、2015 年发布国家10 年战略计划《中国制造2025》;4、2016 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第二,集成电路产品的价值非常高,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对原材料等进入门槛非常高,导致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非常严谨,上游原材料国产化道路相对较长。

    上游设备方面,国内在先进制程领域还存在较大差距,国际竞争力较弱。上游产业升级亟需在政府引导合理规划下,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培养核心人才和后备人才。

    第三、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美国企业仍然占据了绝对主流。前10 大芯片设计公司中有8 家都来自美国,其他仅有海思半导体和联发科(中国台湾)上榜。

    中国芯片设计产业目前主要的问题主要包括:企业规模小,核心市场和客户供应体系进入难度较大,技术能力仍与国外企业具有较大差距。核心发展可以参考海思半导体的成功发展路径:1、获取大客户支持;2、充分利用FAB 产业红利;3、结合需求,利用国内优势的下游产业发展壮大。

    第四、目前全球IC 代工制造领头企业为中国台湾的台积电,18 年收入为303.89亿美元,占全球前十大IC 制造收入比例超过50%。大陆企业在前十位的分别有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 18 年收入分别为33.78 亿美元和9.45 亿美元,占全球前十大IC 制造收入比例分别为5.64%和1.58%。在量产制程方面,国内企业与国际一流企业差距在2 代-2.5 代。

    建议国内企业在积极做好14nm 量产准备的同时,在设备、制造工艺、人才等方面及早做好储备,加大国际顶尖人才的引进。目前国家半导体产业政策环境相对较好,先进制程方面国际领先企业已经成熟量产,说明设备、材料等产业链配套环节已经成熟。国内企业需要追赶的核心要素是培养人才,引进人才。

    第五、半导体封测目前属于国内半导体产业链中有望率先实现全面国产替代的领域,并且当前全球封测市场份额的重心继续向国内转移。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8 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封测业销售额达333 亿美元,而全球封测行业2018 年约560 亿美元,中国封测行业占全球市场份额约达59%。

    目前中国龙头企业,如长电科技、华天科技已拥有国际先进封装测试技术,与国际一流企业差距较小。建议国内企业加强精细化运营,优化内部管理流程,积极提升服务能力,在服务全球顶级客户方面做好全面准备。在此基础上,力争国内封装测试产业链,达到全球一流水平。

    股价变化的催化因素

    第一, 产业政策持续加码

    第二, 国际并购及龙头企业合作加强

    第三, 贸易战加速半导体产业链国产替代进度核心假设或逻辑的主要风险

    第一,下游需求疲软

    第二,国产半导体替代低于预期

    第三,国外半导体上游产业链封锁

赞助商链接
   
  • 如果不能阅读报告,请点击下载阅读器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联系投稿 | 联系删稿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正点网财经声明︰所载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原创性等,若有侵权,请第一时间告知删除。内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