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市大趋势怎样?中国楼市大趋势分析
日期:2022-03-14 14:39:47 来源:互联网
讲的主题是“走势和逻辑,2018年楼市向何方?”。说到逻辑,很多人会觉得:中国楼市大趋势市还讲逻辑吗?很多人觉得肯定不讲逻辑。中国楼市大趋势过去几年楼市就没讲过逻辑:为什么楼市的价格涨那么快?为什么租售比这么低,租金这么便宜,房子价格这么高……还有,为什么我买不起楼?这些问题困扰我们很久。中国楼市大趋势今天来和大家聊聊在当下楼市走势的背后,是什么样的逻辑在支撑。其中什么是合理的,而什么又是不合理的。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对楼市政策的态度从鼓励变成抑制。
到现在为止,政府调控楼市的政策打压已经有一年多了,各地的限购和管控政策层出不穷。这是第一个基本事实,也就是政府的高监管。另一个事实则是自2014年开始,开发商也好、中国楼市大趋势专家也好,都在讲楼市黄金时代结束,白银时代到来。意思就是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到了拐点,楼市的一帆风顺的黄金时代已经不再。话音未落,2015年开始,楼市到现在已经上涨了三年半,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高强度监管和黄金时代结束反而迎来一个超长时间的增长。这是为什么呢?第一个问题:楼市是否在高位?当然现在信息发达,中国楼市大趋势大家对楼市的情况已经不是太纠结,但是也有媒体会告诉大家,比如说深圳,深圳的楼价已经经历了长达16个月的下跌。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也觉得深圳经历很长时间的下跌,但是一共就下跌了几百块钱。这是数据在造假吗?我观察楼市很多年,深圳政府给它一万个胆子,它也不敢直接造假,那这个直线怎么来的?第一种办法就是,高价格楼盘暂缓入市。但这个方法有缺陷,你暂缓1个月可以,3个月可以,暂缓一年两年怎么办?第二个方式是高价格和低价格一起入市。现在政府还有保障房,只要控制得当,最后成交的平均数是可控的。甚至还可以将楼盘成交时毛坯和装修价格分开,来降低楼价。今天来到深圳,也觉得深圳楼价调控能力很强,是特大城市里唯一一个能调成直线的。相比之下,中国楼市大趋势很多城市表现得差很多:比如说百城价格指数,完全不是直线,还是往上,所以很多城市还需要再继续努力。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超长时间的楼市繁荣?我们一直提醒大家,楼市和股市是不一样的,楼市的繁荣要考虑两大方面因素,一个是长期因素,一个是短期扰动。从长期因素来讲,还要区分全局因素,以及局部因素。今天我们把当下行情最重要的4个点抽出来讲,包括GDP和利息、土地供给侧、居民限购和投资需求。
GDP长期增长是推动楼市走高的基础因素,1997年中国GDP总值是7.9万亿,2017年则是82万亿。20年增长了10倍多,这是中国楼市走高的最基础的因素。这其实是规律吗?是的。再看看美国的房屋价格指数和GDP走势,大家可以看到,两者几乎是同步的。唯一背离是在2008年期间,美国鼓励中低收入者买房,导致房价快速上涨出现泡沫后破灭。所以,如果房价上涨也会有酝酿泡沫的可能性。中国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可信的住房指数报告,我们用住房均价来模拟,也能大致看到住房价格和GDP走势两者几乎是同步的。中国还有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官方的贷款利率偏低,在过去20年,贷款利率低于7%的时间只有13个月。在年化增长13%的经济体里,7%以下的利息是极低的,基本借不到。谁能借到?上市公司,或者国企。但是对于个人来说,买房按揭可以带给你基准利率为基础的贷款,而且可能打七折或者八五折。无论如何,按揭提供了个人资产能够赶上经济增长的几乎唯一的方式。
听完本场大家已经可以看到一些端倪。第一,市场处于繁荣后期,繁荣后期不是说危机,后面还有很多菜要上,但是主菜已经吃掉了,至于能维持多久,大家可留个心。另外,政府掐住供应源头,楼价在高位长时间徘徊,但是从二线城市抢房角度来看,恐怕这还不是标准的做法。第二,信贷方面,从各家银行的信贷来说,基本上只有前20的企业有放款。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它们的现金流和融资已经到了比较紧张的状态。这时候我们要考虑一件事情,当头部企业销量过了6千亿的时候,这些企业的库存一定在高位。没有高的库存,不可能每年有三五千亿的销量。但是当你有三五千亿销量和高库存的同时,意味着你对周期是无法规避的。你毕竟是一家全国性的企业。这意味着如果中国的楼市有哪一天突然向下,你是避不掉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类企业受到的影响会比较小,就是有一部分人收入是来自于销售物业,有一部分是来自于酒店写字楼商场收租物业。我们知道,投资收益是比较有限的,但比较平稳。如果地产下行周期在3年以内,基于长期合约,其投资收益不会受太大影响。但是为什么我们在中国的房地产企业看到这样做的企业非常少呢?因为把资金放在投资性物业,企业ROE马上就会下来,同时因为周转放马,马上可能危及企业的财务安全。不但ROE会下来,企业的市场排名、市场地位也会下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做这件事情必须满足两个要求,一是有钱了再做投资性物业;二是要慢慢做,放在长期慢慢做,用5年10年时间慢慢去打造地产转型。从过去时间的角度来看,往这方面走的企业还是少数,但将来会更多。同时伴随楼市转型,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房企,慢慢在资金、人才和成本上陷入危机,需要提前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