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正点财经 > 股市学院 > 相关法规 > 正文

降价“为用户做了什么?”

日期:2012-07-28 00:00:00 来源:互联网
    

  房价下跌,一定有人不高兴。这一显见的事实,却意外激发了舆论的热情。很难说这是行业的幸事。更深远的社会意义姑且不论,只谈价格绝不是负责任的专业态度。

  正如你所了解的那样,一些房企的品牌形象似乎正由专业的产品制造商向功利的价格营销商急转。

  可以见到,那些更具创新活力的中小房企,其提升品质、创新产品价值的决心正在价格的剧烈震荡下动摇。面对下探接近20%的价格肉搏,企业是否还能坚持产品品质?这是我们作为专业行业媒体更为关心的问题。

  或许已建成房屋降价销售的情景是你我所乐见的。但也要承认,众多尚处于立项初期或前期的楼盘,更面临着厘清市场预期的困扰。

  房地产产品品质并不直观,期房预销售制度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加大了品质识别的难度。如果降价成为趋势,不见得有胆量偷工省料,但是在精装修、绿色技术或其他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的措施方面做减法、挤压规划设计成本的可能性,却难以排除。

  如果将这种可能出现的堕落粗暴地归咎于降价,显然是耸人听闻的说法,甚至有为“调控松绑论”张目的嫌疑。但是放弃对产品品质的关注,一味追求价格下滑的快感,更非理智之谈。

  从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房价回归合理是当下的硬道理,如何合理引导、有效控制这种回归过程,避免房地产开发误入低质低价的歧途,也应该是这一重大命题中的应有之义。

  “现金为王”再次成为行业的重点话题,从业者热议着包括降价在内的种种促销手法,包括人为制造热销场景的杂音,谨慎拿地、慎言扩张的论调充斥着全行业。关于产品品质的思考和探索,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地归于沉寂。

  房地产开发的拓荒时代已经终结。从区域市场来看,三四线市场不再是避风港;从物业类型来说,商业地产、旅游地产也很难充当救世主的角色。

  表面上这正是宏观调控的效应。由于限贷政策的全面实施,以及重点城市限购限价措施坚决落实,强力抑制了房地产市场的投机和投资型需求。从本质上看,这是房地产业粗放发展模式走向末路的标志,是廉价土地和银行资金这两大核心资源的加速退出市场,迫使房地产开发和经营模式做出改变。

  是创新向上,还是堕落向下,正是当前的突出问题所在。从时间因素对房地产开发意义的变化,可以更清晰地看出这一问题的紧迫性。

  在传统开发模式中,时间因素至关重要。项目开发节奏越紧凑,资金周转率越高,操盘越成功。这正是滚动开发的重要特征。

  但在资金断流、土地断顿的威胁下,还有谁敢押宝大逆转?强调时机完全是另一个层面的意义。于是有了“晚降价不如早降价”的呼吁,于是有了竭力抓住有限购买力的“抢收”行动。

  直观而言,虽然降价行为属于被动的市场策略,但是很难称得上创新。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为用户做了什么”永远是检验创新的标准。

  如果降价不可避免,那么降价能否形成创新土壤,催生新一轮真正以市场和用户为中心的创新呢?房地产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不能只是一味强调降价,更需要恰当的产业政策、行业规范和产品底线来引导这种回归。这是对企业经营智慧的考验,更是对行业管理智慧的考验。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联系投稿 | 联系删稿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